詩詞歌賦文言文

湖之魚文言文翻譯及註釋

本文已影響 1.22W人 

《湖之魚》出自古文觀止。湖之魚文言文翻譯及註釋是如何呢?本文是小編整理的湖之魚文言文翻譯及註釋資料,僅供參考。

湖之魚文言文翻譯及註釋

湖之魚文言文原文

湖之魚

作者:林紓

林子啜茗於湖濱之肆,叢柳蔽窗,湖水皆黯碧如染,小魚百數來會其下。

戲嚼豆脯唾之,羣魚爭喋;然隨喋隨逝,繼而存者,三四魚焉。再唾之,墜綴葑草之上,不食矣。始謂魚之逝者皆飽也。尋丈之外,水紋攢動,爭喋他物如故。

餘方悟:釣者將下鉤,必先投食以引之。魚圖食而併吞鉤。久乃知,凡下食者皆將有鉤矣。然則名利之藪,獨無鉤乎?不及其盛下食之時而去之,其能脫鉤而逝者幾何也?!

——選自木刻本《畏廬文集》

〔清〕林紓

 湖之魚文言文註釋

林子: 林紓自稱。

啜:喝。

茗:茶。

肆:指茶館

黯碧:黯,深黑。黯碧指深青綠色。

豆脯:豆鼓之類佐餐小食品,這指乾肉。

喋:成羣的魚兒吃東西

葑草:水生植物,一名茭白。

尋:八尺。

藪:原指水少而草木茂盛的胡澤。後比喻人或東西聚集的地方。

如:好像

會:匯聚

方:才

湖之魚文言文翻譯

林生坐在西湖邊上的`茶館裏喝茶,四垂的柳條遮蔽着窗口,一汪湖水,深蒼碧綠,猶如染過一般,百餘條小魚正匯聚在窗下的水面。

他就試着將肉乾嚼碎朝水面唾去,藉以取樂。魚兒紛紛爭着搶食。然而一邊爭食一邊又遊開了,一直覓食而不走的,只不過三四條而已。林生便再嚼食唾下,碎肉沉入水底,粘結在茭白根上,魚也不再去食它了。林生起先以爲魚的離去是因爲都吃飽了的緣故,可離窗口一丈左右的地方,水面泛起一圈圈漣漪,不住地晃動着,那些小魚如先前一樣,又在爭食其它東西。

林生頓時想到:釣魚的人在垂下魚鉤之際,必定先以魚餌爲引誘,魚兒要想吃食,便同時吞下釣鉤。時間久了,魚兒便知道,凡是有餌食的地方多半有釣鉤。然而,那名利匯聚之所,難道沒有別一種“釣鉤”麼?如果不趁着他人頻頻下食的時機而及時逃走,能夠脫鉤而遠逸他方的又能有幾個人呢?!

作者簡介

林紓(1852—1924年)中國近代文學家,翻譯家。原名羣玉、秉輝,字琴南,號畏廬、畏廬居士,別署冷紅生。晚稱蠡叟、踐卓翁、六橋補柳翁、春覺齋主人。室名春覺齋、煙雲樓等。福建閩縣(今福州)人,我國近代著名文學家。光緒八年(一八八二)舉人,官教論。工詩古文辭,以意譯外國名家小說見稱於時。復肆力於畫。山水初靈秀似文徵明,繼而濃厚近戴熙。

偶涉石濤,故其渾厚之中頗有淋漓之趣。其題畫詩云:“平生不入三王派,家法微微出苦瓜,我意獨饒山水味,何須攻苦學名家?”花鳥得其師陳文臺之傳,淡墨薄色,神致生動。晚年居北京,求者多以山水,而花鳥則不復作矣。著畏廬文集、詩集、春覺齋題畫跋及小說筆記等。

猜你喜歡

熱點閱讀

最新文章